Saturday 20 June 2009

「貓」謎

音樂劇「貓」有多經典相信不用我多說。今天我終於身歷其境、耳歷其聲,感受到「貓」的魅力。我不打算花一篇文章來分享我的觀後感,因為我只有一些悶蛋文字和想法。我反而想分享一個小發現–雖然那對你來說可能並不是什麼稀奇的事。

記得在第二幕,劇場貓Gus回憶自己昔日演出的得意之作「格羅泰格的最後一戰」(Growltiger's Last Stand)時,他扮演海盜Growltiger和情人Griddlebone合唱了一首意大利情歌(05:20)。當時我很驚訝地發現那首歌的旋律竟然如此耳熟能詳–那是林子祥的「每一個晚上」。

我嘖嘖稱奇,直到曲終人散仍在想那個「先有雞還是先有蛋」的問題,同行的朋友都以為那段歌是給香港站的特別演出–外地演出者在演出中加插一些本土元素增加親切感,討觀眾開心,這是很常見也很有效的做法。

不過我也十分不肯定。

雖然我對於香港粤語流行曲的改編習慣一點都不陌生,但因為我認識「每」曲比「貓」劇早,才一直單純地認定「每」曲是100%香港製造。

話說,「每」曲是我六歲習舞時,看見師姐常常跳的一支獨舞所選用的音樂。當時她怎麼跳我已經想不起來,但是它給我的回憶,除了是那帶有中國味道的優美旋律,也是當時的一種憧憬和嚮往。

多得網絡世界和YouTube的神通廣大,我終於得到一點頭緒。原來「每」曲竟然由兩首不同的樂曲組成:開首部份(從"我突然無言靜了下去細心把你望"到"今天的目光天天我會想千趟")的原曲真是來自Andrew Lloyd Webber的手筆,取材自音樂劇「貓」。這一點可以在《港樂.林子祥LIVE 2002》演唱會中找到證明。到了副歌部份(從"每一個晚上我將會遠望"到"叮囑風聲代呼喚你千趟")則是三十年代的音樂家黃自為白居易的詞《花非花》而寫的調子。

能夠將兩首風馬牛不相及的歌串起來,叫人聽得出神、出奇的正是林振強填詞和鮑比達(Chris Babida)編曲的鬼才傑作,怪不得!

Thursday 4 June 2009

毋忘六四

那年,我仍是個懵懂的小學生,
沒有深厚的歷史政治底子,
沒有清晰的民主價值觀,
有的只有如菲林底片般深刻的畫面片段,
和被那義無反顧的使命感所感染和觸動。

回憶,成為我了解歷史黑暗和認識事實真相的動力;
經歷,成為我維護良知價值和爭取社會公義的見證。
承傳,是歷史交給我們的重任,也是我們活著的最大光榮。

Wednesday 3 June 2009

五個悼念六四的理由

《時代論壇》於5月24日晚主辦了「由五四到六四」座談會,請來突破機構國際培訓部同工任承恩、香港大學附屬學院高級講師吳美筠博士、崇基學院神學院副教授龔立人博士及「我要回家」運動發起人朱耀明牧師從不同角度分享。

最深刻的部分是主持人李錦洪社長以五個悼念六四的理由作結,言簡意賅,發人深省:

1. 對歷史忠誠的堅持
2. 對貪腐社會的控訴
3. 對民主政治的訴求
4. 對價值良知的維護
5. 對死難同胞的悼念

當權者實在欠歷史和人民太多太多了。
我們得繼續堅持...
毋忘六四。
追查六四。
了解六四。
平反六四。

是次研討會的嘉賓發言片段,可到此處收看。

Monday 1 June 2009

捲土重來

悄悄的我走了,
正如我悄悄的來;
指尖在鍵盤上躍動,
為部落重新添上色彩。